子时将至,朱樉举起手中的令旗:“开门!”
西门缓缓打开,朱樉率领敢死队如离弦之箭般冲出城去。
趁着夜色的掩护,他们悄无声息地接近了鞑靼西翼大营。
然而,就在他们即将发动突袭时,意外发生了。
一名鞑靼哨兵发现了他们,大声示警。
转眼间,敌营中灯火大亮,士兵们纷纷拿起武器,准备迎敌。
“计划有变,直接冲击!”
朱樉当即立断。
敢死队不再隐蔽,而是直接冲向敌营。
一时间,喊杀声不绝于耳。
敌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因为突然袭击,阵脚大乱,被朱樉的敢死队杀得节节败退。
朱樉亲自冲在最前面,左劈右砍,所向披靡,短短时间内就斩杀了十余名敌将。
“放火!”
朱樉一边厮杀,一边高喊。
敢死队员们迅速点燃火把,投向敌营的帐篷和物资。
烈火很快蔓延开来,整个西翼大营陷入一片混乱。
就在此时,宣府镇的主力部队也按照计划从北门突出,直袭敌军北翼。
鞑靼大军腹背受敌,一时间难以应对,只能分散兵力迎战。
趁着敌军混乱之际,朱樉带领敢死队成功突围,与北门出击的主力会合。
两股部队一起,沿着预先规划的路线,向宣府镇东北方向突围而去。
鞑靼大军虽然派出骑兵追击,但因为夜色掩护和朱樉的巧妙战术,最终未能阻止明军的突围。
到天亮时分,朱樉已经带领大部分部队安全撤离了宣府镇,向大同镇方向进发。
“殿下,我们虽然突围成功,但宣府镇已经失守,这可如何向朝廷交代?”
周鼎忧心忡忡地问。
朱樉坚定地回答:“宣府镇虽然暂时失守,但我们保全了实力。只要人在,就有夺回宣府镇的机会。相比之下,若我们死守宣府镇,最终全军覆没,那才是真正的失败。”
陈德赞同地点头:“殿下说得对。我相信,在殿下的带领下,我们一定能夺回宣府镇。”
“不仅要夺回宣府镇,还要趁此机会,彻底解决北境的隐患。敌军入境,正是我们反戈一击的最佳时机!”
撤退途中,朱樉不断接收到各方传来的消息。
鞑靼大军占领宣府镇后,并未急于深入大明腹地,而是进行修整,似乎在等待增援。
同时,大同镇已经收到了朱樉派出的紧急求援信,正在集结兵力准备支援。
“殿下,大同镇方面来报,李玮将军已经率领一万五千精锐,向我军方向靠近,预计明日可会合。”
亲兵前来禀报。
朱樉点头道:“很好。传令全军,加快行军速度,尽早与大同镇部队会合。同时,派伺候密切关注鞑靼军队的动向,不要让他们追上我们。”
经过一昼夜的急行军,朱樉终于带领部队与大同镇的援军会合。
李玮带领的一万五千精锐,加上朱樉从宣府镇突围出来的两万余人,合计近四万大军,已经具备了与鞑靼大军抗衡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