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那衣片短暂相交又分离,直到行走些距离,那人才缓慢回头,盯着那道背影,疑惑却镇定,良久,才分离而去,又如此行走在人间。
楼上,十郎恰也歇息,低头看来,看到那褴褛之人,也看那长衫少年,手里画纸铺开,赫然是其少年模样,心里微讶却也没做什么,目送那少年远去。
午时将至,对这满城春意添了色彩,一切喧嚣着,动摇着,各家酒楼活跃起来,集面来往多起来,连那秦淮河里的浆声听着都热烈起来,一遍遍,载着一波波客人赏这春时扬州景象,看那市集来往之音。
三人用过午饭,在空荡的前店聚集,两坐一立,巧文神采飞扬,几张纸页全是未来规划,薛枝正板坐着,拧眉认真,时不时提着问题,宛若一听课的好学生。
另一人一只手垫在案上,头微躺上去,看着少女静静讲述今后的事,午间店铺外的喧嚣似乎不见,模糊成一团,渐渐远去,只留那一人,那道声音。
好像不明白,那里为何如此热切,这人怎能有这么多点子?
这一项项事余如何这么流畅的从脑袋瓜里蹦出?
遮了眼,看向一旁,那听着的一人也是,眼里的光不知要埋没了谁,直直盖来,也不怕压倒了人。
巧文看两人俱已听得差不多了,手一合,笑着,看着两位学生发言。
“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无。”
薛枝摇摇头,他的疑惑讲时已提问完毕,此刻正襟危坐,看着眼前纸页,似还在思考。
“也没。”
李佑郎回答,他盯着前方支起的案板,大致他已听明白了,本以为是自己愚钝,于商道上不通,可碰上薛枝同时看来的目光,心下一定。
不是他的问题。
三人正待商讨何时行这第一阶段的第一步,去见那位出身名门望家的夫子,又当如何转到衣式上。
门外忽然叩响,三声过,停。
店铺尚未开业,不知会有谁找上门来,一时激湃氛围被打断,活生生现出些诡异静穆,李佑郎站起,身子倒未紧绷,仍悠闲。
“我去看看。”
两人看着他动作,薛枝还镇定,倒了杯茶,巧文却没来由紧张,无何,她实在没有这两人有安全感。
此时京城才寺院出现些茶叶,这扬州却普遍了,买着容易,那茶也芬芳了许多,虽那吃法仍是入不了口,可光闻着那干茶叶的气味,便已是松缓。
巧文深吸一大口,等四郎将门打开,却愣了一瞬,只见眼前一道光闪过,幕篱两旁拉去,身上赫然是一袭回鹘装扮,风尘仆仆。
王五娘正立门外,笑着打下幕篱,身后只一婢女跟着。
“巧娘,别来无恙。”
巧文实在没想到他乡能遇这旧人,此刻倒有了些另两人天下到处是家的感慨,没想到有一日能在此地作为主人家,招待远客。
她站起,走向前,李佑郎早已接过那幕篱,挂向一旁墙壁,巧文迎向王五娘,笑抬头。
“五娘怎的到扬州?”
两人挽手坐上了榻上,王五娘比巧文高一些,体型也更加丰腴,握着她的手,给人一番稳重踏实的安定。
五娘笑摸了摸她的脸,看向另外两人,“为的家里一些事,早时便到,知你在这里,便来寻你。”
她笑笑,“本想还要好一阵子才能见到你,谁知一下船,抬头便见你那牌匾,一问便知此地有三个穿长衫的少年,这可不就是你们仨。”
“真是运气好,如此便少了几封信钱。”
“五娘用茶。”薛枝递过一杯刚煎好的茶递过,五娘接过,手里凉着,“此番正愁没有人解闷,你在这里,倒还好。”
“不错!”巧文求之不得,正三缺一。
她一把激动攥紧了五娘手心,“我也是呢,这扬州人不生地不熟的,你一来,我这里全安定许多。”
五娘笑问,“薛三郎家不是扬州,怎会冷落了你?”
“总归没你们热切。”巧文叹一口气,其余三人倒相视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