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米实验室早在2007年就做过类似测量,却因数据不够显著没有发表。
最核心的问题在于,整个物理学界缺乏一个有效的反常结果评估机制。
楚衍在直播中的总结让大洋彼岸的学者们陷入沉思。
他们既没有勇气真正拥抱颠覆性发现,又缺乏智慧来有效证伪它们。
更令鹰酱科学院震动的是。
楚衍并未止步于事件复盘。
而是进一步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
楚衍展示了此后制定的多层复核制度。
这套机制在后来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同样的团队,同样的设备,却因为吸取教训而做出了载入史册的发现。
投影屏前的诺奖得主理查德·泰勒不自觉地点了点头。
他记得很清楚,正是OPERA的教训,使得后来LHC的数据分析流程变得异常严谨。
最让西方学者们感到不安的是。
楚衍对科学方法论的理解深度。
他准确指出了当代科研体系的三个结构性矛盾。
学界一方面渴求突破,一方面又本能地排斥颠覆性观点。
前沿研究的谨慎表述在传播过程中被不断简化扭曲。
OPERA事件后,国际科研项目的复核流程变得异常繁琐。
鹰酱科学院的会议室仍保持着诡异的寂静。
资深院士们交换着复杂的眼神。
他们忽然意识到,这个看似娱乐的科普直播。
正在完成许多学术期刊都做不到的事。
楚衍将晦涩的科学争议转化为大众可理解的叙事。
保留专业深度的同时不失批判性思考。
最重要的是,展现了一种超越东西方隔阂的纯粹科学精神。
多年来,西方学术界一直以科技灯塔自居。
他们掌握着最顶尖的期刊,最权威的奖项,最完善的研究体系。
他们习惯于俯视其他国家的科研进展。
认为真正的科学突破必然诞生于西方的实验室。
楚衍的出现早已彻底打破了这种傲慢的认知。
他并非来自哈佛,MIT或斯坦福,也没有在《自然》《科学》上发表过重量级论文。
但他对前沿科学的理解深度,对复杂理论的解析能力,以及对科学哲学的独到见解。
却让鹰酱最顶尖的学者都感到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