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让这些学界泰斗都自愧不如。
尹翔凝视着屏幕,脑海中突然闪过楚衍在直播间谈及的认知觉醒理论。
他隐约觉得,或许正是某种认知层面的觉醒。
彻底改变了楚衍。
以往在他们认知里,学术成就需依靠经年累月的刻苦钻研。
可楚衍的存在打破了这一固有观念。
他或许没有像传统学者那样日夜伏案苦读。
对他而言,学习仿佛是与生俱来的本能。
知识的获取与整合轻松得不可思议。
鹰酱科学院的理论研究所内。
十几位顶尖学者正围坐在投影屏前。
沉默地观看着来自东方的直播画面。
屏幕上,楚衍刚刚结束对OPERA中微子超光速实验的深度剖析。
这个曾在2011年震动整个物理学界的争议性事件。
此刻被他用简洁而精准的语言重新解构。
2011年9月。
OPERA合作组宣布观测到中微子速度超过光速。
这一结果直接挑战了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基石。
当时的媒体狂欢如同海啸。
然而,仅仅半年后,实验组就发现是GPS同步系统的一个光纤接头松动导致了测量误差。
楚衍在直播间里没有止步于这个众所周知的结局。
而是深入剖析了更本质的问题。
科学界在面对反常结果时的集体行为模式。
“最值得玩味的不是错误本身。”
“而是当时学界的两极反应。”
“一派不假思索地否定,一派迫不及待地欢呼范式转移,却很少有人冷静思考。”
“如果这个结果成立,需要怎样的理论框架来容纳它?”
楚衍的分析直指核心。
鹰酱的科学家们惊讶地发现。
楚衍对实验细节的了解程度远超普通科普工作者。
他准确指出了当时被忽视的关键点。
OPERA团队其实在论文中明确标注了系统误差的可能性,但被媒体刻意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