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设宴,是因小郡主已到将嫁之龄,朕心大慰。望大夏才俊之士,于今日比试中各展所长,胜者——朕当即赐婚与小郡主。”
话音一落,他又转眸看向下方:“不知安王,可还有何话要说?”
未等安王应声,纪韶华已站起身来,仪态从容,声音清亮:“启禀陛下,臣女有一提议,不知当不当讲。”
楚文帝虽略感意外,却也含笑点头:“今日乃为你择婿,有何事你尽管开口。”
纪韶华抬眸望向龙椅之上,眼中光芒凌厉:“臣女想亲自参与比试。若我未来郎君,连我都赢不下,臣女想,皇上也未必会觉得那人乃我良配。”
她话音未落,场下已是一片哗然,众人皆是议论不止。
反倒是楚文帝先笑出声来,爽快答应:“不愧是我大夏郡主!这等胆识与气魄,朕心甚慰,允了!”
纪韶华轻轻吐出一口气,眼中有光芒微微浮动,原本僵硬的肢体,也柔和下来。
若此事避无可避,陆崖选择沉默,她又何须勉强他人。
今日,她便要自己争来一个机会。
*
虽说楚文帝宣称:“凡朝中未婚才俊,皆可参与比试”,满殿文武却有诸多顾忌。
与安王府结亲,得先掂量自己的分量,亦有党派站位之故。而今日之比,本就透着几分不同寻常的意味,谁也说不清楚文帝心中所想。
于是众人纷纷按兵不动,嘴上四处举荐,实则悄悄退避三舍。
最终,真正出列者,寥寥三人——
其一,是年仅二十出头、骁勇善战的新晋武将卫承,虽年轻却已在军中历练多年,战功入册。而剩余两位,则皆出自中京望族,乃朝中清贵世家之后,一位是礼部侍郎幼子,才名远播,一位是翰林院许院判之子。
一看便知,今日首轮文试,武将定是要落了下风。
而令纪韶华意外的,还有下方不远处的三皇子楚垣。
她原以为他会趁此机会,拿捏住安王府命脉。可如今却只是安安静静地退在场边,笑看众人,仿佛早已脱身事外。
御前设案,三人各据一席,纪韶华则留坐原位。笔墨纸砚早已备好,而题目由楚文帝宣布:第一,简单的吟诗作赋;而第二,则为策论,论述身居庙堂,当如何齐家济天下。
纪韶华坐在上首,目光微凝。
她虽出身高门,教养从不马虎,亦读过不少书籍,可文才再好,也非翰林之流可比。她优势在武试,能争得几分主动,如今文试这一关,只能硬写。
她没再看谁,低头铺好纸,提笔作答。
接下来第二场则是箭术比试。
虽说其中两位出身世家、长于文道,但贵族子弟自幼修习六艺,骑射也是必修一课。何况如今是为求娶小郡主之比,谁也不敢懈怠轻视。三人纷纷上前挑弓试箭,气势各异,却皆颇有章法。
而这场比试,对纪韶华而言,也恰是她的主场。因前世变故,平日习武她最注重的便是射箭。
她走至场中,挽弓试力,指尖轻抚弓背,一抹冷光在眼中划出,拉弓之下连发三支箭羽,破空声起,引得不少人暗中侧目。
第一箭,箭矢笔直射入靶心,震得靶木微颤。
第二箭,与第一箭几乎无缝衔接,依旧稳稳没入靶心,落点几乎是紧贴前一箭,堪称完美。
第三箭,她略作蓄力,指尖微颤,心念微动——这一箭带着某种无法言喻的情绪,仿佛不是为了胜负,而是某种,赌气般的执念。
“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