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绒锁

鹅绒锁>穿书成炮灰女帝和男主抢气运 > 120126(第7页)

120126(第7页)

nbsp;nbsp;nbsp;nbsp;月色如水,静静地洒落在御花园的亭台上。

nbsp;nbsp;nbsp;nbsp;赵祈与褚淳贤并肩而立,她微微侧头,目光温柔地凝视着褚淳贤,轻声说道:“你若是向往宫外自由,我可放你离开。宫外天地广阔,你能随心所欲,去看遍山川湖海,尝尽世间烟火。可一旦你选择留下,往后可要同我在这红墙里头度过余生了。我不想你被困于此,心生遗憾。”

nbsp;nbsp;nbsp;nbsp;褚淳贤缓缓转过身,面对着赵祈,眼中只有坚定与眷恋,她说道:“这四方宫墙虽看似困住了人的脚步,却困不住我的心。在这宫里,我们能一同看日出日落,一同经历朝堂风云,这般相伴的时光,于我而言,胜过宫外的万千繁华。我又何必离宫去寻那所谓的自由呢?此生此世,我只想与你长相厮守。”

nbsp;nbsp;nbsp;nbsp;赵祈紧紧握紧了她的手,月色轻柔地勾勒出褚淳贤的侧影,她眉眼间的坚定,好似夜空中最明亮的星辰。

nbsp;nbsp;nbsp;nbsp;坤和四年正月十九,这一日,京城热闹非凡。

nbsp;nbsp;nbsp;nbsp;宫内宫外人头攒动,众人都在期待着仪式的开启。

nbsp;nbsp;nbsp;nbsp;司礼监高亢的声音响起:皇后册封大典,开始!

nbsp;nbsp;nbsp;nbsp;一时间,鼓乐齐鸣。

nbsp;nbsp;nbsp;nbsp;赵祈身着绣满金龙、彰显帝王威严的明黄龙袍,从龙椅上起身,亲自走下台阶,迎接褚淳贤。

nbsp;nbsp;nbsp;nbsp;她伸出手,温柔地牵起褚淳贤的手,二人掌心相贴,并肩走到殿中。

nbsp;nbsp;nbsp;nbsp;齐明薇高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之爱妃褚氏,温婉贤良,端庄淑德,心怀天下,与朕同心同德。今朕以天下社稷为重,册立褚氏为皇后,掌管后宫诸事,母仪天下。望皇后能辅佐朕躬,共理朝政,福泽万民。钦此!”

nbsp;nbsp;nbsp;nbsp;褚淳贤双手接过凤印那一刻,眼中闪着泪意,她望着赵祈,自此以后,便真要与眼前这人生死相依了,无论前路如何,都将紧紧相随,不离不弃。

nbsp;nbsp;nbsp;nbsp;册封皇后之事,本就应是与民同庆的盛事。

nbsp;nbsp;nbsp;nbsp;为彰显皇家恩泽,朝廷早早颁布恩诏,决定减免百姓三年赋税,这一举措,让百姓的日子也有了盼头。

nbsp;nbsp;nbsp;nbsp;朝廷还会给农民分发粮食种子,确保他们的春耕顺利进行。

nbsp;nbsp;nbsp;nbsp;消息一经传出,各地县衙门前排起了长队,百姓们眼中满是感激,口中不停地赞颂着皇恩浩荡。

nbsp;nbsp;nbsp;nbsp;坤和四年三月,柳絮纷飞如雪,辅国将军府门前却铺着比雪更盛的红毯。

nbsp;nbsp;nbsp;nbsp;这是郑宓与滇凝漪的成婚之日。

nbsp;nbsp;nbsp;nbsp;滇凝漪家在南滇,山高水长,路途迢迢。

nbsp;nbsp;nbsp;nbsp;褚淳贤念及她远嫁异地,孤苦无依,特命她从宫内出嫁,给予了她极高的礼遇。

nbsp;nbsp;nbsp;nbsp;内务府连日来忙碌不停,筹备了百来箱嫁妆。浩浩荡荡的送嫁队伍,一路敲锣打鼓,将这些嫁妆送到了辅国将军府内。

nbsp;nbsp;nbsp;nbsp;滇凝漪身披凤冠霞帔,在宫人的簇拥下登上花轿,从西华门缓缓而出。她掀起盖头一角,见宫墙琉璃瓦上积雪未消,而自己鬓边的玛瑙坠子却映着南疆的骄阳。

nbsp;nbsp;nbsp;nbsp;朱宝贞见郑宓和滇凝漪二人喜结连理,心中满是触动。

nbsp;nbsp;nbsp;nbsp;同年四月,她和公主重新操办了婚事。

nbsp;nbsp;nbsp;nbsp;这一回,朱宝贞以女子的真实身份,光明正大地尚了公主,成为了赵禅的驸马。

nbsp;nbsp;nbsp;nbsp;朱宝贞父母双亡,家中并无亲人操持婚事,褚淳贤为她备下了丰厚的嫁妆。

nbsp;nbsp;nbsp;nbsp;婚礼当日,二人皆是一身华丽嫁衣,赵祈和褚淳贤也同去公主府,场面好不热闹。

nbsp;nbsp;nbsp;nbsp;唯有太后所居的永寿殿依旧清冷,她独坐在沉香榻上,望着案头未拆封的喜帖,指尖轻轻摩挲着。

nbsp;nbsp;nbsp;nbsp;朱宝贞大婚的喜庆余韵尚未消散,京城又被一年一度的科举盛事所笼罩。

nbsp;nbsp;nbsp;nbsp;此时的朝堂如春日解冻的冰河,再无暗流涌。那些曾妄图螳臂当车的势力,早已化作春泥,滋养着赵祈亲手种下的革新之花。

nbsp;nbsp;nbsp;nbsp;今年的科举闱场格外热闹,不仅因为男科女科首次同题竞技,更因考场外新设的茶汤棚里,女子们热议的不再是《女诫》与《烈女传》,而是皇后娘娘主笔的《论政》。

nbsp;nbsp;nbsp;nbsp;虽未能瞬间消弭男女之间在科举之路的所有差距,录取比例仍存在很大差别,但相较去年,已是迈出了一大步。

nbsp;nbsp;nbsp;nbsp;朝堂正值用人之际,对人才的渴求如饥似渴。

nbsp;nbsp;nbsp;nbsp;赵祈的心腹官员们秉持着公正严谨的态度,对这些新晋之士从学识、品行等多方面考量,只为将真正的栋梁之才选拔出来,委以重任。

nbsp;nbsp;nbsp;nbsp;新科进士入朝谢恩那日,阳光恰好穿过紫宸殿的棂星门。年轻官员们的朝服在殿前广场上汇成一片流动的云霞,有位女进士甚至别出心裁地在幞头簪了朵红芍药。赵祈坐在龙椅上,望着这满堂春色,心底又涌上一股热意。

nbsp;nbsp;nbsp;nbsp;“陛下,新科进士已按例授官。”褚淳贤的声音将她拉了回来。

nbsp;nbsp;nbsp;nbsp;赵祈望着她面容清冷,此刻眼底却闪着熠熠光芒,忽然意识到,那些曾以为遥不可及的理想,此刻正在她们亲手缔造的朝堂上生根发芽。

nbsp;nbsp;nbsp;nbsp;春闱甫一结束,赵祈便颁下旨意,命工部于紧邻皇宫的要地,圈定了一大片开阔之地。又敕令徐玟拨出巨额银两,轰轰烈烈地开启了营造工程。

nbsp;nbsp;nbsp;nbsp;一时间,工地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