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绒锁

鹅绒锁>穿书七零:女场长她火爆全兵团 > 385 大结局全文完(第2页)

385 大结局全文完(第2页)

接下来,所有人担心的事发生了,兵团一撤销,知青们的情绪开始不稳。

每个人都想回城。

知青想回城其实由来已久,但一直没有爆发出来。

兵团撤销的消息传到基层后,开始大面积爆发。

在兵团插队的知青,比在农村插队的知青更难回城。

因为知青到农村去,其实是占用了农民的土地资源,农民是不欢迎知青的,也希望看到他们早点回城。

但是在兵团插队的知青,拿的是国家工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岗位。

一旦知青大面积回城,农场这边会面临人才流失。

到时候,学校没了老师,医务室没了卫生员,修配厂没了维修员。

连拖拉机也有可能撂荒。

所以农场轻易不肯放知青离开。

但是在胜利农场这边,尤其在二分场,谭小絮预料到未来有一天知青会大面积回城,已经提前做了部署,培养了一大批老职工和他们的子女。

所以知青大面积回城,虽然对农场会伤筋动骨,但不至于伤了元气。

那些已经培养出来的老职工子女和本地职工,都能接替知青们的工作。

教室里依然有人上课,卫生室里依然有卫生员值班,地里的拖拉机也不至于没人开。

许多技术岗位上,都有本地职工在挑大梁。

直到这时候,大家才佩服起谭小絮的长远眼光,明白她栽培老职工子女的良苦用心。

对于回城手续的审批,谭小絮也不像其他农场那么严苛。

其他农场,一味的阻止知青回城。

有的知青为了能回去,不惜摔断腿,办了病退。

有些偏远的连队,为了能回城,发生群体斗殴事件。

谭小絮给自己所管辖的十八个农牧渔场发布命令,对于愿意回城的知青,尽量放宽条件,不得刁难。

对于愿意留下来的知青,也要适当优待,吸引他们在边疆安家落户。

所以,鹤城农垦局辖下农场的知青们回城更加容易一些。

不过,有些人发现回城之后,城里的生活并没那么好,工作难找,住房拥挤,一家三代十几口人挤在一间屋里的情形也常发生。

吃的差、住的挤,远不如在农场待的舒服。

农场起码有几十块钱工资,饭菜管饱,住的也宽敞。

所以有些知青在回城后发现不能在城里立足,又跑回农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暗夜
轩胖儿暗夜
...
剑道通神
六道沉沦剑道通神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