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天启帝还是要保重身体为妙。』
『若阳气不足,朕这有补阳壮气之法,可使天启帝子嗣丰盈,龙精虎猛。』
众皇帝眼睛一亮!
打起来了!
……
大秦。
嬴政皱着眉看着聊天群。
“……乌烟瘴气……”
刘邦支着耳朵听着。
什么东西乌烟瘴气?
……
【这时的曾国藩已经59岁,右眼失明、肝病日重,长期遭受眩晕病症的折磨。】
【天津教案发生前夕,曾国藩似乎已觉察到自己大限将近。】
【他让李鸿章帮自己运来建昌板做棺材,以备后事。结果板与朝廷的谕旨同日抵达保定。】
【谕旨里殷切关怀他身体如何,又意味深长地问他是否能够处理这场教案。】
【这询问实是一种提醒:教案发生在直隶境内,曾国藩没有置身事外的可能。】
【7月8日,曾国藩呈给朝廷的《查明天津教案大概情形折》引爆了朝野舆论。】
【折中表示,确认育婴堂并无诱拐伤害孩童之事,并准备以一命抵一命的原则处死二十人。】
【一时间“诟詈之声大作,卖国贼之徽号竟加于国藩。京师湖南同乡尤引为乡人之大耻”】
【京城湖南会馆悬挂的曾国藩官爵匾额“悉被击毁”,会馆还将曾的名籍削去,不再承认他是湖南人。】
【昔日的道德圣人,瞬间沦为举国士大夫口诛笔伐的对象。】
【昔日的中兴名将与旷代功臣,瞬间成了“谤讥纷纷,举国欲杀”的汉奸。】
【“积年清望几于扫地以尽矣”】
……
{《查明天津教案大概情形折》送抵北京同日,朝廷召集会议就如何处理教案进行了讨论,慈禧在会上表态说,“此事如何措置,我等不得主意”。}
{同日,慈禧还以同治皇帝的名义给曾国藩下旨,内中对处理事件的具体方案一字未提,只反复强调朝廷的期望是“和局固宜保全,民心尤不可失”,要曾国藩做到既不与洋人开战也不能失了民心。}
{也是在这一天,朝廷删减了曾国藩“论说持平”的奏章,然后将其公开披露。随后,曾国藩被朝野舆论骂成了“卖国贼”。}
{自称“我等不得主意”的慈禧,其实早已打定了主意。}
{所谓,“和局固宜保全”的口号必须高调多喊,但与洋人开战则万万不行。}
{“民心尤不可失”,所以朝廷在面子上不能直接表态,说要惩办参与打杀的民众,但这个事要做且不妨交给曾国藩来做。}
{哇……妙啊……曾国藩也是好起来了,有实习生待遇了。}
……
大清·光绪时期
慈禧扶了扶旗头,语气难明。
“曾国藩要用。”
“但一定要是一个偏袒洋人的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