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处温点着头,左右看了看,问去:“陛下,老臣有些疲累,不知可否在此歇息一二,讨杯茶水,吃顿饭食?”
“这有何不可?李相如此鞠躬尽瘁,想来真是操劳过度,快快,请座来,上茶水饭食,快些!”
天子其实真是个好天子,贵妃也是个好贵妃,奈何也是生不逢时!便是历史上,他也不过登基三个月就病亡了。
李处温安坐,吃茶,茶饭,与天子贵妃,闲谈来去。
那城内城外,自也都在忙碌。
城外,耶律大石与萧干打马飞奔回去,就见了苏武。
事成,只管议定细节,自也还是信任问题,所以细节很重要。
比如,城内之军民在出之时,苏武的骑兵,就要入城去,不可留在此处。
又比如,城内军民出了多少,此处宋军,就当入城多少。
还比如,到了什么时候,此处的辽军就可有多少先行往西……
诸如此类,说来说去,就是耶律大石在防备苏武,不免是苏武强,耶律大石弱,若是苏武陡然反悔了,骑兵也追,步卒也掩杀,着实应对不得……
如此,不免也是先后拉开距离,慢慢减少对峙之兵马……
耶律大石也知道,苏武应当不会这么做,因为这么做,对苏武没有一点好处,这么将辽人来杀,一来是让女真得利,二来,出尔反尔,杀孽无数,燕云人心,苏武也就再难收拢,还何以取信于人?
但耶律大石还是要防备,苏武自也配合,只要让苏武第一部骑兵当真入了城去,一切也就无妨了……
细节谈罢,自也各处说动就动。
城内在动,不知多少痛哭流涕……愿走的不愿走的……
城外在动,游骑在等,只看那城门打开,真有络绎不绝之人在出城来。
这边对峙之处,苏武步卒先围,骑兵再走。
耶律大石亲自在城门之处,萧干留在对峙之处。
似也有一种诡异在其中,刚才还尸山血海在搏杀,此时,竟真是互相秋毫无犯在等……
苏武第一个先入城,打马入城池,两侧是那辽人军民在出,苏武左右去看,那些辽人脚步在走,也来看他……
有那辽人官员军将,左右呼喊不停,那耶律大石,就站在城门之处,他麾下之兵,也在此处维持秩序,他看到苏武,因为无话语,只是稍稍点了点头……
也有人还聚在一处等着枢密院的军令,等着成军之事。
也还有人在皇城之内,与天子慢慢闲谈。
苏武第一时间要去哪里?
自就去那皇城之处,去见那大辽天子。
铁蹄踩在大街青石板上,哒哒而鸣,清脆非常,快马入城,直去皇宫,一路上秋毫无犯,连话语都无。
很多燕京百姓,消息不灵通的,都不知道发生什么了,甚至还以为入城之骑,是辽国人马……
苏武一路而去,大辽燕京之皇城也就出现在了眼前……
(兄弟们,八千五,晚安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