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绒锁

鹅绒锁>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 > 第245章 速去速去慢则生变(第1页)

第245章 速去速去慢则生变(第1页)

第245章速去速去,慢则生变!

燕京城,城墙周长三十六里,人口三十余万,此时此刻的燕京城,人口也还有至少十七八万之多。

燕京城外近郊之处,至少也有十多万临时的流民,便都是这段时间从燕京城内跑出来的人,显然,并不是所有燕京城的百姓都有能力随着天子耶律延禧逃到西京去。

更也有很大一部分人,若真离开了自己的家,出门去必然就要饿死。

国破家亡面前,何以越是普通人越是爱国呢?道理大概就是在其中。

此时,整个燕京城内外,都是一种纷纷扰扰的局势,到处都是乱糟糟一片。

皇城之内,却还有大事发生。

耶律淳,今年五十八岁,乃辽国宗氏,辽兴宗耶律宗真之孙,辽道宗耶律洪基之侄,天子耶律延禧之堂叔叔。

他还在燕京城里,他没跑,平常也素有名望,当过很多官职,爵位也高,已然到得大辽秦王之尊。

此时,他出现在了皇城之内,没有什么隆重非常的仪式,一切从简,穿上龙袍,戴上皇冠,便登九五。

直白说,此时此刻,大辽已然有了两个皇帝,一个是逃到西京去的耶律延禧,一个就是此时此刻正登基的耶律淳。

宰相李处温,正带着文武百官,也没有百官了,燕京城内但凡还有官职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拉来,只管跪地山呼万岁。

改元建福,同时降下诏书,册封逃走的耶律延禧为湘阴王,至于耶律延禧是否奉诏,那也不重要了。

此事,便也是李处温与耶律大石,还有萧干等人商量之后定下的,虽然耶律大石不在城中,却也早已书信确立。

如此,李处温在内,耶律大石在外,大厦将倾,两人在扶。

一切从快从简,就今日,南贼已然就要兵临城下,本也还想着要弄点什么仪式来,只管是天朝上国也要有点架势,来不及了。

就此般,登基,临朝,直接朝会。

耶律淳年纪也不小,甚至也当过南府宰相,当过燕京留守,昔日里,也曾经有人撺掇过他谋反之类,他转过来直接把这撺掇的人给告发了。

他也不是那般拿不上台面的人,只管坐定龙椅,开口就是正事:“既然诸位推举与我,如此危难之际,我自也不多言,第一件事,所有燕京城内的衙差,皇城里的护卫,全部重新编练成军,城内四处还要再多加招募之处,能找到的兵刃器械,一应发放,男丁皆编名册,青壮者往城墙去守,年少者作为辅兵,年迈者作为后勤。”

李处温只管点头:“头前已然在做,但都是自愿招募,陛下如此旨意,那就再用强力!”

耶律淳很满意,便是又道:“而今,宋贼之军已然到得良乡,良乡怕是支撑不住,宋贼围城在即,而今之法,一面派遣使节往北去,去寻女真,以上表称臣求和,愿每年岁币以供。一面,备战南贼,定要上下一心,守住燕京城池,只要燕京不失,我大辽国祚便还在,才有报仇雪恨之机!”

“陛下圣明!”李处温心中当真起了一些激动,许多事一对比,着实不同,眼前这个陛下,显然比头前那个陛下,要靠谱得多。

却是李处温也问:“陛下,若是皇城之守卫皆编入军去,皇城之守卫该如何?”

耶律淳一语来:“而今,城防为要,皇城之内,要不得那么多守卫,我……朕家宅里,本也还有百十人手,朕身边,就用这百十人手就是。”

“偌大皇城,百十人手,怕是站岗哨都不够啊……”李处温是真担心。

“那就皇城各门处站一些就行了,其他的,就跟着朕身边走动,乃至宫中阉人,一人发上一柄兵刃,充当守卫!”

耶律淳如此来言。

李处温心中有感,叹息一语:“陛下……”

耶律淳大手一挥,只管继续说:“那些高门大户里,若是人还在家的,家中守卫与奴仆小厮,都要充招,十充其九,只可留一!”

“遵旨!”李处温面色严肃起来了,那就这么干。

“散了去,时不我待,速速去办!”耶律淳大手一挥。

李处温便也不等,一礼之后,快步而去,文武百官连忙跟随,再去枢密院,而今官员议事,都在枢密院,还留下来的官员,都有了新官职。

只要你能尽心干活,这个是副宰相,那个是枢密副使……

然后一通安排,赶紧去做。

皇城之内,耶律淳虽然登基了,却也一点都没有登鼎大宝的喜悦,皇城之内,人手都在往外调派,便是那后宫也不必多回了,只管吃住都可以在大殿里。

刚刚被封为德妃的萧普贤女,此时就在天子身边,其祖父与父亲,都是了不得的人物,昔日都是身居高位,乃至也是领兵之将。

萧普贤女,并非耶律淳的原配,也比五十八岁的耶律淳要小上不少,此时虽然不是皇后之职,但俨然就是皇后之尊。

她在天子耶律淳身边,看着天子皱眉唉声叹息,只管来说:“陛下放心,我大辽,不会亡,臣妾自幼熟知军伍,也敢百死!”

耶律淳苦笑来:“只有朕来护着爱妃的,哪里有爱妃来护朕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