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毛勇组长走近了,又怕得罪党组书记赵一局长;与毛勇组长疏远了,又要顾忌他局党组成员的身份。更何况毛勇组长才四十零点,而赵一局长却是五十大几的人了。
这个度真的非常难把握。但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更何况是在机关里打滚多年的处长们,当然能够很好地把握这个分寸。
在江南正气管理局,还没有听到哪个处级领导干部,因为与毛勇组长打交道,而被赵一局长放在心里。
史权处长作为人事处长,在这方面当然更胜一筹。他在毛勇组长面前,处处表现得恭恭敬敬,让毛勇组长充分地感觉到了他的真诚与尊敬。
但在赵一局长的面前,史权处长又处处让赵一局长明白,他史权永远是赵一局长的人,与毛勇组长除了正常的工作关系外什么也没有。
现有是他再上一个台阶的最关键时刻,可容不得出半点问题。只是毛勇组长有请,史权处长更没有办法推脱。
“老天保佑我吧,毛勇组长不要问一些敏感性问题,赵一局长不要发现我去了毛勇组长办公室。”
史权处长默默地祈祷着。
“既然回避不了,那就积极应对吧。一个总的原则,毛勇组长问什么就答什么,尽可能在他办公室少呆就行了。”
史权处长调整了一下呼吸,义无反顾地往八楼毛勇组长办公室赶去,有一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去兮不复还”的感觉……
第一百七十九章如履薄冰
机警地到了八楼走廊后,史权处长左右看了看没有人,立即轻轻地敲了一下门,还没有完全听清毛勇组长发出“请进”的声音,就快速地推门闪进了毛勇组长办公室里,仿佛有如窃贼怕见人般。
史权处长闪乾进毛勇组长办公室后,立即从背后用左手轻轻将门快速关上,同时恭敬看着毛勇组长,用最亲切的语气报告道:“老板,我来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在江南正气管理局,干部职工对于领导的称呼很有讲究。
那些与局领导走得特别近的干部职工,也就是局领导“圈子里”的人,称赵一局长为“大老板”,称其他局党组成员为“老板”。
与局领导关系较好,但还没有进入局领导“圈子里”的人,则称赵一局长为“赵局”,其他局领导为“某局”,而将那个“长”字省略。
那些与局领导只是一般上下级工作关系的人,则称赵一局长为“赵局长”,称其他局党组成员为“某局长”。
没有文件规定这样,也没有哪个领导指示这样。但大家都习惯这样了,不但一般的干部职工习惯了,就是那些局领导们也习惯了。
甚至一些逢迎之辈拍马屁之流,更是揣测透了某些处长的心理,也以这样的方式称呼之。如马志兵、袁石秋等人私下里就称呼董昕主任为“老板”,董昕主任则如局领导一样,默默地享受着这不一样的感觉。
史权处长这样示好式地称呼毛勇组长,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他现在正值再上一个台阶的最关键时刻,他不想有任何事情发生,再说在口头上客气一点也不吃什么亏。
当然,史权处长这样称呼毛勇组长,他也有一种自信。他虽然不是毛勇组长“圈子”里的人,与他的关系还没有这样近,但他相信毛勇组长不但不会反感他这样,更会主动给他这些面子。
“请坐!”
毛勇组长客气地说道,并立即站了起来,亲自为史权处长倒了一杯热茶递给史权处长。他当然明白史权处长这样叫他是什么意思,大家都是明白人,他们现在是合则两利的关系。
“谢谢!”
史权处长并没有坐下来,而是主动走到毛勇组长身边,用双手接过茶后,才在那张谈话专用沙发椅子上坐了下来。
由于毛勇组长不分管人事工作,史权处长平时与他接触不多。现在见到毛勇组长这样热情,他的心里不禁有些打着鼓。但同时悬着的心却放了下来,最少毛勇组长这次不是找他的麻烦。
一番例行公事地客套后,毛勇组长问道:“我们局里现在还剩下多少编制?”
作为排在第二位的局党组成员,毛勇组长当然清楚现在还剩下多少编制。他这样问,只是以这种方式引起下面的话题。
史权处长当然也明白毛勇组长的这种心理,他故意沉吟了一下才回答道:“今年由于退休、辞职等原因,目前我局公务员编制还剩下十五人,事业编制还剩下七十六人。”
毛勇组长沉吟了一下,慢慢地说道:“史处,我虽说不分管人事工作,但我要提醒你一下,一年一度的大学生毕业快要开始了,我们局也应该及时考虑补充新鲜血液。你是人事处长,对这块工作要做到心中有数。”
“是的,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