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低声禀报,“他派人四处散布消息,说太子殿下命不久矣,而陛下已经有意改立太子。”
朱樉皱眉道:“朱棣如此造谣,意欲何为?”
李鸿继续道:“燕王的目的很明显,就是制造混乱,为自己可能的行动创造条件。更麻烦的是,有些大臣和藩王开始相信这些谣言,甚至开始暗中站队。”
“那父皇和大哥如何应对?”
朱樉追问。
“陛下虽然身体不适,但依然掌控大局。他已经命令锦衣卫严密监视燕王的一举一动。太子殿下则尽力安抚朝中大臣,澄清谣言。”
李鸿回答道,“不过,情况依然严峻。尤其是,燕王已经开始与一些北方的部落接触,似乎在寻求他们的支持。”
朱樉眉头紧锁:“这就麻烦了。若朱棣获得北方部落的支持,再联合那些反对削藩的势力,确实能形成不小的威胁。”
“还有一个更为直接的问题。”
李鸿面色凝重,“燕王正在秘密调动军队,向北京周边集结。虽然表面上是为了防御北方威胁,但太子的心腹杨士奇怀疑,这是燕王在为可能的政变做准备。”
朱樉沉思良久,最终决定:“我必须加快步伐,做好两手准备。”
接下来的日子里,朱樉增加了与京城的联络渠道,确保能及时了解朝中局势;同时,也派出了更多密探,监视朱棣在北方的活动。
“殿下,我们发现燕王确实派人接触了鞑靼部落。”
一名密探回报道,“他们似乎在商谈某种合作。”
朱樉皱眉道:“朱棣竟然与外敌勾结,实属大逆不道!必须想办法阻止他们的合作。”
“殿下有何良策?”
陈德问道。
朱樉思索片刻,说道:“我们可以两手策应。一方面,派人接触鞑靼部落,以更优厚的条件争取他们的支持,或至少使他们保持中立;另一方面,加强边境巡逻,防止朱棣与鞑靼的使者往来。”
在朱樉的指示下,北境密探开始秘密接触鞑靼部落。
经过多次谈判,朱樉成功地与鞑靼部落达成了一项贸易协议:允许他们在特定的边境市场进行交易,并减免部分关税。
这大大满足了鞑靼部落的经济需求,使他们暂时放弃了与朱棣合作的想法。
与此同时,朱樉也加强了边境巡逻,截获了多名朱棣派往北方的使者。
这些使者携带的信件揭示了朱棣的部分计划,让朱樉能够提前做出应对。
“殿下,根据这些信件,燕王计划在明年春天发动政变,推翻太子,自立为帝。”
薛忠分析道,“他正在寻求各方支持,包括朝中大臣、地方官员、藩王和北方部落。”
朱樉面色凝重:“看来情况比我想象的更加紧急。”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朱樉开始更加积极地扩充自己的力量。
他不仅加强了军队训练,还特别关注了一些关键资源的储备,如粮食、武器和战马。
“殿下,按照您的指示,我们已经开始在北境各地建立秘密粮仓。”
负责后勤的官员韩明报告道,“这些粮仓分散在各个隐蔽的地点,即使在战时也能确保军队的供给。”
朱樉满意地点点头:“很好。粮草辎重是军队的命脉,必须确保充足。继续增加储备,同时也要注意安全,不要被朱棣的探子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