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铮点头,随即将目光投向李清歌,眼中闪过一丝疑惑:"这位是。。。?"
"这是李清歌,京城著名医者,也是通灵高手,此次特意请她同来协助查案。"上官临风介绍道。
霍铮恍然大悟,拱手行礼:"原来是李姑娘,久仰大名。听闻姑娘妙手回春,通晓奇术,今日得见,果然气度不凡。"
李清歌微微欠身:"将军过奖,我不过是略懂医术,恰好能帮上王爷的忙罢了。"
寒暄过后,霍铮亲自带领他们进入内室,吩咐下人准备茶点和热水,让两人略作休整。
"此次连续多人离奇死亡,实在让人心惊。"霍铮双手握拳,眉头紧锁,"若非王爷亲临,恐怕边关军心更加难以稳定。"
上官临风点头:"皇兄也正是为此忧心,才派我火速前来。将军可否带我们先去看看最新的死者?"
霍铮领命,带领两人穿过几道回廊,来到一处幽静的厢房。厢房门口站着两名士兵把守,见到霍铮,立刻行礼让路。
推门而入,一股淡淡的药草气息扑面而来。屋内光线昏暗,正中央的床榻上躺着一具尸体,已经用白布盖好。霍铮亲手揭开白布,露出死者的面容。
李清歌一眼就认出,死者那扭曲的面容与之前在京城听闻的描述一般无二——双眼圆睁,面部肌肉极度扭曲,嘴唇呈现诡异的青紫色,就如同看到了世间最恐怖的景象。
但奇特的是,除了面部的异常之外,尸体并无其他伤痕,皮肤也没有任何变色或肿胀,不像是中毒或染病的症状。若仅看身体,这人仿佛只是陷入了熟睡,随时都会醒来。
"死者何时发现的?"上官临风蹲下身,仔细观察尸体。
"昨夜子时,他的亲兵发现他没有按时巡逻,前去寻找,结果在他的营帐中发现了。。。这样的情景。"霍铮沉声道,"当时已经没有呼吸了,身体尚有余温。"
"请借我一些死者生前常用之物。"李清歌开口道,声音平静而专业。
霍铮略一思考,点头应允,随即命人取来了死者的佩剑和一枚令牌,以及一条丝巾。"这是他最常用的物件。"
李清歌接过物品,先是仔细检查了一遍——佩剑显然是军中制式,但保养得极为精细,剑鞘上刻着"守信"二字;令牌是军中通行凭证,上面刻有死者的姓名和职位;丝巾则是一条普通的青色丝巾,边缘绣着几朵小花,看样式应是女子所赠。
检查完毕,李清歌闭上双眼,将手掌贴在佩剑上,开始施展通灵之术。她的呼吸渐渐变得缓慢而深长,面色忽白忽红,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显然是在承受某种无形的压力。
上官临风和霍铮站在一旁,不敢出声打扰,只是紧张地看着她。整个屋内安静得可怕,只有李清歌急促的呼吸声和外面偶尔传来的风声。
片刻后,李清歌猛然睁眼,面色微变,眼中闪过一丝难以置信的神色。她深吸一口气,似乎是在平复心绪,然后缓缓道:"死者临终前感受到的不是恐惧,而是震惊与愤怒,似乎看到了某个不该出现的人或物。"
"什么意思?"霍铮困惑地问。
"一般人死前如果看到恐怖之物,会感到恐惧、绝望,但这位校尉感受到的情绪更加复杂,有震惊,有愤怒,甚至有一丝。。。背叛感。"李清歌解释道,声音微微有些颤抖,"就好像,他看到的不是什么妖魔鬼怪,而是一个他认识的人,一个他万万没想到会在那时那地出现的人。"
屋内一时沉默,上官临风若有所思,目光游离在死者的面容和李清歌之间。
"霍将军,"他终于开口,声音低沉而坚定,"可否告诉我们,近期死亡的将士们有何共同之处?除了他们的死状相似,还有什么其他联系吗?"
霍铮神色复杂,目光在两人之间游移,似乎在犹豫是否该说出口。良久,他深吸一口气,沉声道:"他们都是三十年前那场叛乱中幸存将士的后代。"
"叛乱?"李清歌追问,声音中有着她自己都没察觉的急切,"什么叛乱?"
霍铮看了她一眼,略显惊讶于她的反应,但还是回答道:"就是。。。血月之夜。"
"血月之夜?"李清歌重复着这个陌生又莫名熟悉的名字,心跳加速。
霍铮沉默片刻,最终长叹一声:"王爷可曾听说过'血月之夜'?"
上官临风点头:"略有耳闻,据说是三十年前边关一场惨烈的内乱,死伤无数,详情却鲜有记载。朝堂之上向来讳莫如深,民间也多有传言,但真相如何,少有人知。"
霍铮环顾四周,确认无人偷听,这才压低声音道:"那不是普通的叛乱,而是一场与敌国密探有关的阴谋。"
他的声音沉重而凝重,仿佛在讲述一个不该被提起的禁忌:"当年镇守边关的李远山将军是边关名将,威名赫赫,曾多次击退敌军入侵,被誉为大周边关的铁壁。然而,就在他功勋最盛之时,一场惊天变故发生了。"
李清歌不自觉地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地听着。
"李将军发现自己深爱的妻子竟是敌国安插的细作,负责传递我军情报。"霍铮的声音越来越低,"一时间,军中大乱,不知多少将士死于非命。最终李将军和他的妻子在一次突袭中双双失踪,再无音讯。"
李清歌握紧了拳头,指甲深深地陷入掌心,却感觉不到一丝疼痛。这个故事,这个名字,这场叛乱。。。一切都与她有着莫名的联系,就如同一把钥匙,正在缓缓打开她记忆深处的某扇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