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天不亮就起床架鹰,白天一整天时间,都鹰不离手,不是去大集上闯脸,就是在村头、大街人前持续进行社会化的适应。
这里提一嘴闯脸,所谓的闯脸,就是持续高强度的让鹰近距离接触人类活动的一种适应性抗应激训练。
鹰天性比较谨慎,到了人手里之后,强行跟人接触,慢慢的就会不再惧怕。
大概两到三天的时间,就能做到人在跟前儿走动打闹,它不害怕。
把鹰扁服了,把脸闯透了,训练鹞子的第一步就算完成了。
接下来第二步,是给鹰开食儿。
所谓的开食儿,就是跟鹰完成初步的亲和性训练,让它可以放心大胆的在人的手上进食。
文东从鹰到家已经过去三天了,这三天除了给鹰喂水之外,一直还没吃过食呢,鹰害怕人的时候,喂食它也是不吃的。
第三天的傍晚,文东看到铁鹞子打了一根发绿的水条(鹰粑粑),知道这是肚子彻底饿空了。
文东见状,从笼子里随便抓了一只活的麻雀用清水溺死,随后拔掉翅膀跟尾巴的大翎,第一次尝试露天开食儿。
饿了三天的铁鹞子,此刻饥肠辘辘,看到主人拿着新鲜的麻雀扒开皮露出红肉,就下意识的叭嗒嘴儿。
文东一看,这是有戏啊,立马右手捏紧两开脚绊,用左手捏着麻雀肉往鹰嘴上递。
起初,铁鹞子还挺矜持的,几次尝试都不张嘴取食,文东故意用肉在它嘴钩上来回挑逗。
一次挑逗过后,鹰钩上勾了一丝红肉残留,小鹰立马舌头一勾,将肉丝给吞了下去。
“这样才乖嘛!!吃肉肉!”文东见状,再次将肉凑到跟前儿‘引诱’。
似乎是刚才那根肉丝让鹰尝到了血的滋味,铁鹞子立马条件反射似的啄了一口。
它嘴钩啄着肉,也不撕扯,也不吞咽,就那么僵持着。
文东不紧不慢的捏着麻雀往后退,好似跟鹰拔河拔输了似的松开了麻雀。
‘抢’到了肉的铁鹞子,立马叼着麻雀肉低头,用右爪将肉踩在了脚下。
接下来不用文东继续勾引,它就速度很快的撕扯鸟肉进食起来。
以铁鹞子的大体格子,一天至少要吃两到三只麻雀左右分量的肉食才够吃饱肚子。
一只肯定吃不饱,但是对刚开食的鹰来说,已经够了。
开食儿的目的是为了给鹰降膘控制体重,这里面,毛轴是最强的手段。
前面也提到过了,野外的鹰也会吐出食团来,生鹰驯化成熟鹰的时候,这人工饲喂的毛轴,也是必需之物。
文东给鹰下轴,最喜欢用的是毛轴,也就是麻雀扒了尾羽膀条之后剩下的绒毛。
喂鹰之前给麻雀溺死泡透水,就是为了让鹰进食的时候把打湿的羽毛一起吃下去。
血肉可以消化,但是羽毛,鹰是消化不了的。
明天一早天不亮之前,鹰就会将消化不了的食团一起吐出来。
吐出羽毛食团的同时,也会吸收不少肠胃内的消化液,内容物脏东西等,这在驯鹰技法中,叫清膛。
只有膘情合适,又清膛的鹰,才会容易建立起跟人的亲和度,带出去见了猎物,也更容易上性儿见气头儿。
喂过了一只全毛麻雀之后的第二天一早,果然,铁鹞子出轴了。
甩出毛轴来之后的鹞子,眼神里已经明显变得多了几分杀气,就连院墙外面有小鸟飞过,它都能注意到。
这叫眼儿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