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绒锁

鹅绒锁>重回1982:我在长白山靠驯鹰狩猎发家 > 第五十五章 赶集(第1页)

第五十五章 赶集(第1页)

骑笼网倒是又下货了,不过不是啥正经玩意,逮了一只鸺鹠(小猫头鹰的一种)。

文东随手将鸺鹠摘下来放掉,恢复了网具之后给笼子里的诱子补了点水跟食儿,再次带着大春儿离去。

暂时不去草甸子逮鹌鹑了,大春一时还有点不习惯,在旁边问道:“东哥,接下来咱们干嘛去呀?

鱼明天才用,下午去钓都来得及!上午没事儿干!”

文东用左手摸了摸右手扁着的鹞子脑瓜顶提议道:“要不然,咱们去大集给鹰闯脸去?”

大春掐着指头一算:“今天是逢五,还真是镇上大集!

去看看也行,就是咱手里没票啊,都买不了多少东西!”

文东看了大春儿一眼:“还惦记着割肉的事儿呢?我这里有几张肉票,割肉够用!”

这票还是上次去村部领钱的时候,杨铁军杨大爷额外给分配的,说是给文建设补充营养用。

后来文东买肉基本上都在黑市买,票就一直没用。

大春一听,立马眼前一亮:“行啊!走!!”

哥俩一拍即合,从小树林出来立马转向了进城的生产路,直奔镇上。

这个年代的东北山村,所谓的大集,其实处于相当原始的状态。

主要的摊位,都是以政府主导的供销社、粮油店、山货铺子购销点为主。

日常生活所需的物资,基本都需要凭票交易。

除此之外,还有少量山民,将自己家里的物资,诸如鸡蛋、蘑菇、木耳之类的农副产品,拿到集市上以物易物。

对,你没看错,以物易物,而且还是藏着掖着半遮半掩的那种交易。

大家手中的纸币很少,流通自然也少,再加上集市上有管理员限制,销售农副产品也需要缴纳摊位费跟税费。

所以在当时对私人交易售卖物品的非常不友好。

也正是因为这些因素,所以才会出现黑市这种地方,也算一定程度上调剂补充物资流通不足的限制。

当然,如果你兜里有钱又有票的话,来大集上买东西,体验感就强多了。

文东带着大春儿,哥俩扁着小鹞子就直奔目的地。

镇上的大集,位置距离黑市只有两条街,哥俩溜溜达达就走到了地方。

距离大集正式的街面,还有不到一条街呢,就看到路边蹲着空手的人。

这些人手里也不拿东西,面前也不摆任何商品,就这么蹲在那里,偶尔有人凑上来,小声的低头交谈。

文东知道,这都是在大集偷偷卖东西的人。

他们手里有东西要卖,但是又交不起摊位费跟税费,所以就选择这种擦边的方式。

如果卖家跟买家谈妥了,就会私下里找个地方交易。这叫卖暗货,是被规则逼出来的没有办法的办法。

一般都是熟面孔之间才敢这么干。

如果买家谁都不认识,就算想买东西,人家都怕你是市场的管理员找来的钓鱼的,问啥都摇头不搭理。

大春儿都长这么大了,来镇上赶集的次数屈指可数,现在大白天赶集不需要像黑市那样谨慎小心,大春儿看啥都稀奇。

这里瞧瞧那里看看,但真让他觉得值得掏钱的东西很少。

大春儿今天的目的就是来割肉,别的没票基本上也很难买成功,转悠了一会儿,就看到了靠在供销社旁边的专业肉食摊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