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知雅好奇地抬起头,又把头低下去,林氏看看其他人,“苍山不是有茶叶吗,带些过去还不成?”
林氏老家在苍山临县,也没什么特产。
徐氏道:“怎么也得凑个双数。”
温家也才起来,底蕴不深,家里没什么好东西,最值钱的宅子还是圣上赐的。
温知瑶听了一会儿,道:“母亲,咱们送的不能太贵重,赵大人家位高权重,让兄长们去书院或许只是提一嘴的事,再说都在官场,收贵重的礼物有贪污受贿之嫌。”
不能贵重,更不能失了心意。
宁氏在桌下拉拉温知瑶的手,示意她少说几句。
徐氏却道:“让知瑶说。”
温知瑶眼睛亮亮的,“咱们老家的点心就很好吃呀,可以在家做些,买个好看的匣子装上送去。茶叶也挺好,带两罐呗,总之能尝个新鲜。”
徐氏失去应酬,这些肯定得打点妥当,说不准这回一去,赵家就带温家玩了。
徐氏缓缓点了个头,“这个倒是不错。”
家里厨娘会做酥皮点心,而京城多吃豌豆黄绿豆糕这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菜色不一样,点心也不一样。
温知瑶嘴馋道:“这不开春了,还可以做些青团!”
徐氏笑了,这孩子心思很好猜,她道:“好,做了家里也能吃些。”
林氏:“青团我来做吧,我做的好吃。”
这也是黎阳的习俗,开春踏青,清明前后做青团,温知文也要进书院读书,她儿子最小,都没读几年,若是自己考没准儿还进不去书院,林氏也想帮点忙。
徐氏:“那好,缺什么让丫鬟去买。”
她松了口气,人多也好,能帮着出主意,也省得她一个人独木难支。
黎阳的点心都是酥皮儿的,得先熬猪油,然后做馅儿。馅儿多种多样,豆沙的枣泥的,还有咸甜口的鲜肉的。
而青团要用到艾草,也不知京城有没有。青团能包的馅儿可就多了,可以做芝麻花生的、玫瑰豆沙的。
温知瑶也是许久没吃,试探着问:“能不能做点咸蛋黄肉松的?”
林氏奇怪,“那是什么馅儿?”
可没听过。
温知瑶道:“把鸡肉或是猪肉炒成肉松,咸蛋黄也是咸口,混在一起又香又咸,不似豆沙那般甜腻,指定好吃。”
林氏觉得这样也成,“那我试试,多做几样馅儿,挑着好吃的给赵家送去。”
送人东西得送好的,尤其赵家还帮了大忙。
这样一来,丫鬟小厮出门采买要用的东西,其他人撸起袖子准备做点心。宁氏不擅做点心,领了个别的活,管看着孩子。
温知雅神色娴静,坐在树荫下看着大人们忙活。
院内热火朝天,温知意忍不住扒着窗子往外看,昨日刚下过雨,今天好似洗过,天空湛蓝云朵洁白,阳光甚是明媚。
此时此刻她是后悔了,跟徐氏认错想要出去玩,但徐氏说一不二,禁足就是禁足。
林氏挽着袖子,忙着把艾草焯水,放了些碱面省着蒸出来颜色不好看,然后才剁碎混在糯米粉里。
这本是留着祭祖用的,但也慢慢成了黎阳一代特色的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