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咽下含在嘴里的辣椒,借由这阵清明,又往嘴里倒了更多的辣椒。
“……我们签过协议的,谁出轨谁净身出户,我怎么敢出轨,你要是再这样疑神疑鬼,日子真没法过了!”
“你真把我当傻子是不是,我是在给你机会,是为了这个家!”
“你要是有证据你就拿证据说话,不然别血口喷人!神经病!”
一阵压低的争吵声过后,爸爸甩上了卧室门。
锦冠立即下床,端上桌角那杯没有动过的水,悄无声息打开房门。
没有门板墙壁的阻隔,妈妈的哭声越发清晰,困意如同海浪拍打在锦冠身上。
若非她口中还含着大口辣椒,根本都走不到客厅,更别提还端着一杯水了。
客厅很昏暗,只开了一盏沙发旁的台灯。
小小一团光缩在捂脸哭泣的妈妈旁边,将她膝盖上日以继夜织成的围巾染上温暖又落寞的黄色光晕。
锦冠走到她身边,拿下她的手,让她握住水杯。
在妈妈僵硬的视线中,带着她的手来到嘴边,喂她喝下浓度极高很多盐粒无法溶解的盐水。
随着盐水灌下,妈妈半明半暗的脸上开始出现愕然,窘迫以及惊慌的神色,哭声停止。
锦冠浑身一松,在对方开口前抬起食指放在唇边,做了个噤声的动作。
她在妈妈耳边道:“不能被爸爸发现我现在还没有睡觉,妈妈先不要说话。”
规则一第6条——妈妈是最爱孩子的人,你可以对她提出要求,她都会满足你。
妈妈抿紧了嘴唇。
锦冠的手却环过妈妈的肩膀,在她后背轻轻拍了拍。
“我听到你们吵架了,妈妈。”
这几天,锦冠除了分析规则,补写作业,还在不断地剖析着“我”。
规则一第1条——家是避风的港湾而非禁锢的囚笼,请牢记这一点。
这一条规则看起来很空,很概念性,但仔细想来,它完整地贯穿了整个家庭关系,也让锦冠开始在意同为家庭成员的“我”对这个家的态度。
一开始在草稿纸中找到那两条“我”留下的信息,再加上规则上强调妈妈的严厉管控和爸爸的大方宽松,让锦冠以为“我”对妈妈的态度是抵触和排斥的,对爸爸则相对喜欢。
可实际并非如此。
妈妈的卧室床头放的合照是一家三口,另外还挂了和爸爸的婚纱照,而“我”的床头摆放的合照,却只是“我”和妈妈两个人。
那张和同学传递的纸条表露出来的也并不是腻烦妈妈的意思,试想如果“我”真的不在乎,为什么还是带着妈妈做的早饭去了学校?
即便口味上真的吃腻了,“我”也只是偷偷地给同学吃了,而不是直接拒绝妈妈或者丢掉。
“我”的处理方式可能不对,但“我”也有在体谅妈妈的感受,认可妈妈的付出。
妈妈虽然管得严爱唠叨,说话也不好听,但她记得“我”的喜好,会满足“我”的要求,为“我”做到她能做到的一切。
她爱护“我”,保护“我”,培养“我”,甚至她比看起来和气的爸爸更尊重“我”。
爸爸的言行在弱化“我”,而妈妈的要求却在强化“我”。
只放妈妈和自己合照在床头的“我”看得很清楚。
“我”深知——
这个家是避风的港湾,而非禁锢的囚笼。
妈妈推推大半夜不睡的孩子,道:“夫妻吵架很正常的,你快回去睡觉。”
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