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绒锁

鹅绒锁>大珠小珠落玉盘 > 制冰(第3页)

制冰(第3页)

原来盐城的冰税比想象中高很多,杨家去年大半利润都交了税。江心月皱眉思索:“或许我们可以帮他们优化下销售方式。”

第二天,杨老憨带他们去了地窖。地窖挖得很深,墙壁用特殊黏土夯实,顶上铺着厚厚的稻草。

“存冰要三层保护。”杨老憨指着墙角的木箱,“先用油纸包,再裹干草,最后装进木箱。地窖要定期撒硝石粉防潮。”

江心月注意到地窖角落堆着许多小布袋,杨姑娘解释说那是用来调节湿度的石灰包。

“最关键是取冰。”杨老憨严肃地说,“要快,要准,不能让热气进去。”他演示了一遍动作,快如闪电。

与此同时,浔阳秋在帮杨姑娘整理账册。杨家的小账房闷热潮湿,账本上沾着盐粒和茶渍。

“这一栏记错了。”浔阳秋指着某页说,“应该是三两七钱,不是七两三钱。”

杨姑娘凑过来看,发丝扫过浔阳秋的手背:“难怪总觉得钱对不上。。。”她突然意识到距离太近,红着脸退开,“我、我去倒茶。”

下午,他们开始学习冰品制作。杨姑娘端出一盘晶莹的冰块,用特制的刨子刨出细碎的冰屑。

“这是基础冰酪。”她往冰屑上浇了一勺蜂蜜,又撒了些干果碎,“城里最便宜也要卖十五文一碗。”

呆六娘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冻得直哈气,又舍不得吐出来:“好。。。好冰。。。但是好好吃!”

江心月试着做了份改良版,加入了她带来的茶叶和桂花蜜。杨老憨尝过后连连称赞:“这个味道新奇,肯定好卖!”

第三天,江心月已经能熟练地完成整套流程。从打井水到制成冰品,只要两个时辰。浔阳秋则帮杨家重新整理了账目,设计了新的记账方式。

杨老憨看着江心月独立制出的一块完整的冰,满意地点头:“江姑娘心灵手巧,已经学得七八分了。剩下的就靠自个儿琢磨了。”

江心月郑重地行了一礼:“杨师傅大恩,没齿难忘。”她从袖中取出一张银票,“我想跟您长期合作。您供硝石,我负责在北方推广冰品,利润分成。”

杨老憨沉思良久,终于点头:“江姑娘是实在人。不过。。。”他压低声音,“盐城有冰行,垄断买卖。你们运硝石出去要小心。”

杨老憨犹豫片刻,从怀里掏出本破旧的小册子,“这是我这些年记的笔记,你拿去看吧。”

离开盐城那日,杨姑娘特意来送行。她给呆六娘做了条贝壳项链,每一颗贝壳都精心打磨过。

“姐姐,我会想你的。”呆六娘抱着她不撒手,小脸埋在她腰间。

杨姑娘眼圈微红:“等你家冰窖修好了,姐姐去看你。”

车队多了辆马车,载满了硝石和制冰器具。呆六娘趴在车窗上,直到看不见杨姐姐的身影才坐回来,小手不停地摸着脖子上的贝壳项链。

“三娘,我们回去就做冰酪吗?”呆六娘眼巴巴地问。

江心月捏捏她的小脸:“先得把冰窖修好。”她翻开杨老憨给的小册子,“等天最热的时候,让你第一个尝。”

都文曜骑马在前头开路,回头笑道:“六娘,回去第一个冰酪给谁吃?”

呆六娘掰着手指数:“三娘、秋儿哥、都大哥、陈婆婆。。。”数到后来把自己绕晕了,惹得众人大笑。

马车转过一个山坡,远处出现一片荷塘。粉白的荷花在晨风中摇曳,露珠在荷叶上滚动,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就像他们这次盐城之行的收获,晶莹剔透,充满希望。

江心月望着窗外掠过的景色,手指轻轻抚过小册子的扉页——那里有杨老憨歪歪扭扭的字迹:“制冰如做人,心要静,手要稳。”她嘴角泛起微笑,已经开始期待回到珍珠坊大展身手了。

呆六娘靠在她身边,小手里攥着杨姐姐给的贝壳,嘴里哼着刚学的盐城小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