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时间,苏雪蓉站在李家的院子里,表情羞涩的彷佛是一只害羞的鸵鸟。
郭文斌念念叨叨地说道:“姐,你看了这么久,倒是给点意见呀,写得咋样?能不能发表在咱们县里的县报上?”
郭文秀抬头白了弟弟一眼,笑语嫣然地说道:“雪蓉,你的这篇文章非常好,不过能不能发表在标志上,问题不但是文章的好坏,还要有人帮忙把这篇文章递上去。。。。。。”
“姐,你直说是我姐夫得了呗。”
郭文斌不等郭文秀后面的话说完,大包大揽地向苏雪蓉保证,这篇文章不久以后一定能够出现在报纸上面。
文章是一篇抒情文,声色并茂地描述大河村过去一年中的各项发展成绩。
作为知识青年中的一分子,苏雪蓉一家来到大河村安家落户,正好赶上大河村快速发展的时期。
亲眼看到村子里的日子远超过其他村屯,李卫民一家又对苏家格外照顾,苏雪蓉产生了投桃报李,以笔抒情的想法。
花了半个来月的时间,苏雪蓉写了一篇内容优美动人的报道文章。
原打算请郭文秀帮忙斧正,看看有没有内容需要修改。
来的路上,苏雪蓉遇到了郭文斌。
最后,两个年轻人一块来到李家。
郭文秀一脸愁容。
苏雪蓉写的文章绝对是好文章,不过能不能发表在报上,与文章好坏没有太大的关系。
东西再好,没有人帮忙递交,说到底也是白耽误工夫。
县报版面不算多,主要摘抄上面下发的各种精神。
与李卫民做了这么久的两口子,郭文秀对于一些门门道道,也不再是当初的吴下阿蒙。
“姐,你倒是说句话呀,别每次都把话说一半信不信。”
郭文斌焦急地问李卫民啥时候回来。
自己和姐夫的关系杠杠的,要郭文斌开口,李卫民一定会帮忙递交。
郭文秀不动声色地说道:“雪蓉,你先回去吧,这篇文章留在我这,今天晚上我再帮你好好地推敲推敲,润色润色,争取让这篇文章尽善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