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绒锁

鹅绒锁>屏屏的种田日常 > 第 120 章(第2页)

第 120 章(第2页)

盛屏笑笑,“好东西别人用得,我们也用得。”

自从成王和刘太妃到岷县以后,荣三点做的白瓷一夜之间出了名。

盛屏这才知道,刘府的人脉直接通到了京城,先前送到他手里的白瓷花瓶、茶具都被他送了京城贵人,瓶底的标志让人记住了岷县荣山村。

官窑的人去过万牛镇,买了一些白瓷小摆件,指名要见荣三点,荣田渠被盛屏叮嘱过,没让见,转过头就写信告诉了盛屏。

盛屏又叫人通知了刘府的人,后来刘府出面把官窑的人送走了,等到成王府邸建成,成王一到岷县,白瓷就成了成王府指定的杯盘碗盏和一应摆件的唯一陶瓷。

去年长公主的女儿云溪郡主成婚,成王送了一箱子的白瓷给她做嫁妆,据说云溪郡主爱不释手,自此荣山村白瓷得了名,官窑的人不敢得罪这些贵人,荣三点也能正大光明的生产白瓷器具了,不过这东西得来不易,光是遇到合适的瓷石都很难,所以产量并不高,价格自然不低。

通体透光的白瓷在昏黄的烛光下幽深沉静,与这间屋子格格不入。

蒋鹭现在是官身,盛屏本来不觉得有什么,但看今天唐阳和唐三一见着他们就磕头的表现来看,官民阶级差距太大了。

她虽然好奇这一个下午蒋鹭都在干什么,但还是忍住了,告诉自己在家管好内宅事务,在外好好经商。

要是蒋鹭主动提起,她再侧耳倾听,其他时候还是别太上心的好,毕竟县令权利挺大的,一个决策影响深远,肩上的责任和胆子太重了,她没那么多的见识当‘指导员’。

王秀端着菜进了堂屋,身后还跟着唐英和唐花,三个人来回两趟才把菜都端上桌。

盛屏让荣田溪和文凡进屋,五个人坐下吃饭。

红烧鲤鱼、红烧肉、炖鸡、红烧鸭、萝卜丝炒肉、白菜炖肉、梅干菜炒肉、炖蛋。

八道菜,肉多菜少,香气扑鼻,美中不足的是摆盘没那么好。

蒋鹭看着这桌菜,“秦文书说只是些家常便饭,看来是客气了。”

盛屏险些笑出来,给蒋鹭夹了一块红烧肉,“尝尝味儿。”

蒋鹭拿起筷子,看大家都盯着他,“跟以前一样就成,别这么拘束。”

荣田溪松了一口气,端起饭碗,给王秀夹了鱼鳃下的一块肉,自己挑了红烧肉吃进嘴里,一边吃一边连连点头,“好吃好吃。”

蒋鹭笑了,分别给盛屏和文凡夹菜,“吃吧。”

路上走了一个多月,多数都在船上,船上能吃的多是腌肉和现抓的鱼,蔬菜只有干菜,说实话盛屏是一点儿也不想吃荤的,可这一桌子菜就一个炖蛋还算清淡,她就舀了两勺子拌饭吃。

唐三的厨艺是很好的,炖蛋火候把握得很好,表面光滑,口感细腻,咸度适中。

其他菜盛屏只尝了白菜和萝卜丝,她觉得味道有点儿淡。

天黑得早,夜里为了节约蜡烛,大多早早回屋睡觉,还不到戌时,外头已经安安静静,偶尔只有两声狗吠声。

淮安偏北,十月中的天已经很冷了,盛屏他们盖的被子是新做的棉被,足有六斤重,可是厚实暖和的被子无法阻隔自空气里的寒。

盛屏在半夜醒来,有种头放进冰箱冷藏室的感觉,凉飕飕的,她只得拉高被子将头蒙住,身子一偏,手一摸,冰凉,她这才注意到蒋鹭不在床上,她搓着胳膊从床上坐起来,打着哆嗦下床走到侧边的衣架上穿上外衣,点燃桌上的蜡烛,拿上烛台打开房门,书房里有亮光,她一边拢着衣服一边往书房那里走。

走到门前,她本想敲门,又怕打扰到其他人休息,于是轻轻推开房门走进去,再回身小心把门关上。

蒋鹭正在看县志,见她来了,把手里的书放下,“醒了?”

盛屏走到他面前,“有点儿冷,相公,这么晚了你还不睡?”

蒋鹭一点儿睡意也没有,见盛屏睡熟了才悄悄起身来了书房。

下午,他在衙差的指引下去了前县令王大人的家。

王县令收拾出了两船的行李,在家里院子翘着二郎腿悠闲的哼小曲儿,见他来了,客气的带他去了书房,上了茶。

告诉他印信和账本都交给了文书秦方,然后公事一件不提,问他从何处来,路上走了多久,一路辛苦了。

接着就是抱怨,说淮安气候不好,从十一月起到次年三月都有可能下雪,雪下起来没完没了,不光雪多,风也大,呼呼吹,吹得人头疼,成宿成宿的难以入睡。

夏日更是难熬,热不说,还多雷暴天气,赶上上游发大水,淮安县必淹,到时候整个县城都泡在洪水里,连个下脚的地儿都没有。

而后他很得意的表示,他现在住的这房子,三进院儿,前院后院有池塘有雨窖,不至于被水淹,就是被淹了也不打紧,主屋是三层楼阁,淹不着,大水来了,只管在楼上待着,过个十天半个月,雨停了,水也走了,也就没事了。

话罢又暗示只要给他点儿银子,这宅子就给他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