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绒锁

鹅绒锁>1990:从鲍家街开始 > 第605章 吴冠中(第2页)

第605章 吴冠中(第2页)

刘振云笑道,“这艺术馆面积不大,实力倒是挺强的,他们能摆出来五幅,恐怕馆藏都不止这五幅。”

其他人倒是没觉得有什么。

吴冠中如今在中国美术圈的地位自不用说,肯定是山顶上的人物。

但是吴冠中的作品并不希少,他产量很高,经常去一个地方就要画很多画,像墙上挂的这些作品,跟写没有区别,他画起来很快。

最关键的是,吴冠中如今还健在。

一个活着的画家,产量上就有无限的可能,如今吴冠中还活跃在各个地方采风,作品也是频出。

莫言看着墙上的几幅画,笑呵呵地说,“说实话,乍看这些画,我都觉得我自己也能画,但是越看就越能感觉到其中的难度,而且这些画都有种一气呵成的感觉。”

众人点头,莫言说的没错,墙上这几幅画,无一例外,都有一气呵成的感觉,感觉就像是人随手涂鸦,看似混乱,但是其中自有章法。

“我要学着这样的方式画画,最终画出来的,大概就是一团黑。”余桦笑了笑,他又看向周彦,“你画画不是挺不错么,能画成这样么?”

周彦给余桦翻了个白眼,“你说什么胡话。”

“我就问问。”

周彦摇摇头,“我一辈子也画不成这样。”

画画,一向是周彦的短板。

之前他看徐克的分镜头画的很好看,非常羡慕,也尝试着练了练,后来现自己实在没有这方面的天赋。

到现在,他的分镜还是跟张艺谋的分镜一样,一板一眼的,十分细致,但是美术性是丝毫没有的。

要说画画能力,他肯定要比同行其他人都要强,虽然艺术性没有,但是画分镜肯定是够用的。

刘振云笑呵呵地说道,“也算是有你不擅长的东西了。”

“我不擅长的东西多了,画画只是一方面。”

外界都夸他是全才,但事实上,他会的东西也就那么几样,只不过会的那几样做得挺不错,而且正好适用在电影拍摄上,让大家觉得他挺全能。

但事实上,他不会的东西太多了。

“去年燕京展出了一幅吴冠中的新画《红蜻蜓》,我去看了,十分受震撼。我感觉,吴先生的艺术造诣又上了一个层次。那幅画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反而不是立在枝头的那个红蜻蜓,而是里面的荷塘,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有人这样画荷塘。”刘振云说道。

听刘振云说起荷塘,周彦就想到了吴冠中画的那些荷塘。

吴冠中非常喜欢荷塘,他的很多作品都跟荷塘有关,其中比较出名的有两幅,一幅是《残荷新柳》,另一幅是《荷塘》。

前者后来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因为那幅画乍看起来十分杂乱,像是小孩子的涂鸦,但是人们渐渐现,残荷本来就是那样,可以说那幅画是十分写实的。

至于后面那幅,之所以出名主要是因为它卖的贵,直接卖出了一亿多香江币的价格,在吴冠中所有作品中,拍卖价格也是排在前几位的。

“那幅画还在展出么?要是有机会,回燕京我也要去看看。”余桦说。

“那就不知道了,应该不在了吧,就是一个画展,肯定不可能一直都在。”

“可惜。”

几人虽然都不是对美术有特别研究,但是吴冠中的这几幅画让他们兴趣很浓,他们就站在画前,聊着这几幅画,聊着吴道子。

大概过了五六分钟,忽然一个三十岁的青年男子急匆匆地走了过来。

他神色紧张地看了眼墙上,拍了拍手,叽里咕噜说了几句。

刘振云好奇地凑近周彦身边,“这家伙嘀咕什么呢?”

“我也只听了个大概,说什么坏了坏了之类的话。”

“坏了?”其他几人也都一脸奇怪。

那青年男子看了眼周彦他们几个,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

这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把周彦他们弄的摸不着头脑,不过大家也没有再纠结,继续聊着吴冠中。

大概又过了三四分钟,青年男子带着两个二十来岁的年轻小伙子,扛着梯子走了过来。

到了画前,青年男子指挥另外两人说道,“快把这几幅画给摘下来,放回去。”

两个年轻小伙子得令,把梯子摆好,然后上去摘画。

这一系列动作把周彦他们搞得更懵了,刘振云上去拉了那个青年,“什么情况啊这是,我们看得好好的,怎么就把画给撤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